【可持續消費】逾半受訪青年不了解「可持續消費」 多指太貴太麻煩等阻礙實踐

社會

發布時間: 2023/07/16 12:29

最後更新: 2023/07/16 12:33

分享:

分享:

(左起)青協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夏浩彬、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成員鄭嘉豪、成員何穎琛、召集人倪智承、成員史勝義、成員李家利(青年創研庫提供)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16日)公布有關「促進可持續消費的實踐」研究報告。結果發現,在受訪的903名本港青年中,近8成受訪青年同意實踐低碳生活是公民責任,逾8成同意消費者有責任選購有助保護環境的產品。然而,約半數受訪青年表示不了解「可持續消費」和「碳中和」的概念,反映青年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消費的認識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青年創研庫」於今年5月10日至18日期間,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了903名15至34歲青協會員。研究發現,雖然受訪青年觀念上普遍意識到低碳和可持續生活的重要性,不過在進行消費活動時,超過4成卻認為產品的環保友善程度並非他們的優先考慮,近6成甚少或從不留意自己的碳足跡。

惜食、查看能源標籤、自備容器及回收是受訪青年較常作出的可持續消費行為,他們較少作出減少食肉和裸買行為。逾7成受訪青年傾向為保護環境而減少消費,但不太願意為保護環境而支付更多費用,包括支付更高價格購買對環境友善的產品及支付更多環保稅。另外,受訪青年會受到不同因素影響而阻礙實踐可持續消費,分別是「太昂貴」,「太麻煩/不方便」以及「無足夠資訊」。

另外,超過6成半認為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不足,對當局的減碳工作表現未感到滿意。

青年創研庫亦首次以生活實驗形式,邀請了8名認同環保和可持續理念,但不經常在生活上作出具體實踐的青年,進行一個7天的生活實驗。發現有一半人能夠持續自備容器,麻煩和社會壓力是他們的障礙。他們亦認知到裸買的概念,但只有一人能持續地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有青年個案指,社會上仍有很多人未意識到氣候危機的嚴重性,以及可持續消費行為背後與環保的關係,提議應增加更多獎勵方式、改善設施配套、加強教育和宣傳,推動可持續消費。

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召集人倪智承引述研究指,氣候危機是全球重要議程,推動社會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工作之一。他建議政府制定清晰明確的可持續消費策略,除了運用管制和徵費等硬性措施,亦可研究更多相對軟性的綠色助推(green nudges)方案,多方面引導全民實踐低碳生活。

另一成員史勝義表示,增加獎勵形式的經濟誘因,有助刺激消費者的行為改變,建議政府擴大「綠綠賞」積分計劃並涵蓋更多的綠色行為,只要市民作出回收、低碳飲食或購買綠色商品等行動,可化為實質回贈,鼓勵市民參與可持續消費。

許多地區已相繼發展碳標籤制度,成員李家利建議政府可從普及化產品和食品的碳資訊著手,增加消費者對產品和食品碳排放量的知情權,同時擴展生產者責任。另一成員何穎琛認為,政府應擴大公眾教育和宣傳焦點,善用「大嘥鬼」形象,推動尚未普及的可持續消費行為,如素食、裸買、購買將會或已過最佳食用日期的產品等,令低碳生活的訊息持續和廣泛地被市民看見。

教育和青年參與對推動可持續消費亦相當重要,成員鄭嘉豪冀政府將有系統的氣候和環境教育設為主流的中小學正規課程,協助學生培養「全球思考,本地行動」的意識。他建議政府恆常舉辦「香港青年氣候峰會」,讓青年能與政府官員及世界各地領袖交流,提升青年在氣候行動上的參與。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李芷玲